丘北县温浏乡石别村进行古村落,现还保存完好的壮族吊脚楼,徜徉在凤尾林,体验清水江上悠悠的吊桥,流连于火红的木棉花下,驻足于石葵河畔大榕树下,拍摄古村落全貌。
进入石别村品尝了粽子、野生菌、腊猪脚等特色美食,倾听原生态的壮族敬酒歌,接受壮家人热情的敬酒。独特的壮族古村落让一行人流连忘返。石别村位于清水江与石葵河相交处的河叉上,距县城50公里,190多座上百年历史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坡上,寨脚是平整的田畴,石葵河呈“S”型绕村而过,村子被凤尾竹、芭蕉林环抱,水车在清水江里唱着古老的歌谣,走过铁索吊桥,两株高大笔直的木棉树挺立在江边,神奇的大榕树一年分别于春、秋季节发两次叶,江里有农人在撒网捕鱼,人文和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秀美画卷。酸菜煮鱼、祭龙粑粑、马脚粽等美食,十分吸引人。一张张笑脸,一幅画面,给摄影师们留下了一个个美好的记忆。
壮族及其先民,素来注重村落环境的选择。他们建造村落,或选在河流大转弯,地面较宽广的平地;或选在大河与小河交汇处,河面宽阔,水流缓慢的地方;或选依山旁水、背山面水、山腰坡边的地方。由于壮族先民选这样的环境建村落,所以许多村寨有“村前一曲水,村后万重山”之美,体现了壮族选择优秀环境建立村落的文化观念。
因此壮族乡村,多以围墙绕村,绿树成荫,而每一村前,都有一棵或几棵大榕树,以此象征人畜两旺。村落房屋建筑,也讲究布局,互相间隔为宜。壮族称居住的房屋为“干栏”,壮族的这种民居也称为“干栏”民居,这种住房形式,宜于潮湿多雨,夏日酷热,地势不平的南方山坡地。房屋的前面或后面,建有晒台,以晾晒物品和纳凉;从地面进入中层住人的大门,用方块石条或木板砌成一级一级而上的阶梯。壮族的这种房屋建筑,建在村寨的山腰,层层叠叠,鳞次栉比,十分壮观。浓郁的壮家生产风俗、生活风俗和花米饭、糯米粑、马脚粽、岜夯菜等特色美食是石别村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。
走过铁索吊桥,高大笔直的木棉树挺立在江边,神奇的大榕树一年分别于春、秋季节发两次叶,江里有农人在撒网捕鱼,人文和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秀美画卷。
为何一个小小的壮族石别村会受到各级媒体的关注呢?这缘由2014年丘北县文联朱志刚拍摄的壮族民居组照,在2015年9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第9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建筑文化类记录奖后,《云南日报》《民族时报》《七都晚刊》等省州媒体报道出来后,引来壮族民族居古村落备受青睐。张德华